Copyright © 拓美特产网鄂ICP备2022016574号
洪湖再生稻米,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洪湖再生稻米外观好,米粒晶莹透亮,细长,均匀,无腹白,开锅香喷喷,入口绵甜,香味浓郁,米饭松软而不粘。洪湖再生稻米含胶质多,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营养丰富 。 2015年2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洪湖再生稻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2018年,洪湖再生稻米入选“20...
洪湖甲鱼是洪湖著名的特产之一,历年为国家大宗出口产品,名贵紧俏, 久负盛名。甲鱼,学名鳖,又称团鱼,爬行纲,鳖科。甲鱼通常为橄榄色,一般长24厘米,宽16厘米,栖于河湖、池沼中。洪湖为富水之域,域内湖泊星罗棋布,水草丰茂,鱼、虾、螺密集,是甲鱼生繁殖的天然场所。所产甲鱼体硕肉肥,虽可常年捕获,但仍在国外市场上供应不求。
洪湖野鸭,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洪湖属夏至日长,冬至日短,春分与秋分,昼夜一般平;四季分明,关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适宜野鸭生长。洪湖野鸭通常较家鸭小,成年雄鸭体长55-60厘米,体重1.12-1.64公斤;雌鸭体长50-56厘米,体重1.08-1.15公斤。雌雄体羽颜色各异,成年雄鸭头和颈呈现灰亮的翠金属绿色;颈基有一白环;翼...
洪湖莲藕,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洪湖历史上属云梦泽东部的长江泛滥平原,当地特有的青泥巴土壤自身肥力足,质地细腻柔软,抓肥能力强,适合莲藕生长。洪湖莲藕形状长、饱满,淀粉含量丰富,具有香、脆、清、利等可口特点,煮汤易烂,肉质肥厚,炒食甜脆,煨汤易粉,既可鲜食,又可加工,还可入药,有清肺、利气、止血、下奶等功效。
洪湖莲子,湖北省洪湖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洪湖市位于湖北省南部,江汉平原东南端,长江与东荆河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夏热冬冷,降水集中于春夏。是国家粮、棉、油、麻、鱼、速生丰产林和化工填料生产基地,也是优良的莲藕种植地区。洪湖当地莲农通过人工营造与洪湖相似的养殖生态环境,使用无公害莲子栽培...
洪湖大闸蟹,湖北省洪湖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洪湖大闸蟹蟹壳成青泥色,平滑而富有光泽;脐部洁白晶莹,如白玉一般,无瑕疵和污迹;蟹的附肢上刚毛长而呈金黄色,根据挺拔;蟹足金黄,坚实有力。体形及相关性状:个体肥硕,头胸甲相对较厚,肉质致密,甲壳坚硬、丰满、有光泽,蟹黄酱紫色或豆沙色,脂膏呈现乳白色。 2008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洪湖大闸蟹”实...
金桩堰贡米,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金桩堰贡米产于湖北省十堰市下属的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在明、清被封为朝廷贡品,具有六百多年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悠久的种植历史及传统生产技术,赋予了金桩堰贡米“垩白小,色泽透明有光泽。蒸煮后饭粒完整,香气浓郁,松软可口,软不黏结且富有弹性,回味甘甜,冷后不硬不回生”的独特品质。专家委员会认为,“...
均州名晒烟,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均州名晒烟产地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秦岭山脉的屏障作用,加之丹江口水库的“湖泊热效应”及垂直地貌影响,构成了优越的“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相对湿度大”的山地气候特点,适宜种植烟草。均州名晒烟,生烟外观:茎叶角度较小,着叶28-34片,叶片较窄而...
武当道茶,湖北省十堰市所辖的竹溪县、竹山县、房县、郧县、郧西县、丹江口市、张湾区、茅箭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史书记载,中国古时植茶、制茶、饮茶多在道观寺庙风行,由此也出现了名山道观出名茶的现象。武当道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功效和浓厚的道教色彩,与西湖龙井、武夷岩茶、寺院禅茶并列为中国四大特色名茶。武当道茶绿茶产品色泽翠绿,汤色嫩绿明亮,香高持久,滋味鲜醇...
丹江口青虾,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丹江口青虾,这一源自丹江口库区的珍稀虾种,以其鲜嫩的肉质和独特的口感著称。在丹江口水库的滋养下,这些青虾生长迅速,体形饱满,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如今,丹江口青虾已经走出库区,走向全国,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水产珍品。 丹江口水库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赋予了丹江口青虾别具一格的感官享受和内在品...
武当榔梅,湖北省丹江口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武当榔梅,是武当山生存已久的本土物种,它非李非杏、非桃非梅,又似李似杏、似桃似梅。 [2]果实橙黄色。果皮光洁细腻、光泽度好。 2010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武当榔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武当榔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湖北省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土台乡、均县镇、习家店镇、蒿坪镇、凉水...
丹江口鳙鱼,湖北省丹江口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丹江口鳙鱼是湖北省丹江口市的特产。丹江口鳙鱼俗称麻鲢、胖头鱼。丹江口鳙鱼连续四年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鳙之美在头”,丹江口鳙鱼头大而肥,体色光亮,肉质紧密,肉味鲜美。 2014年04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丹江口鳙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丹江口鳙鱼产地范围为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县镇、六里坪镇、习...
武当蜜桔,湖北省丹江口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武当蜜桔以其地域独特、色泽鲜艳、味浓化渣、酸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等特点而闻名。 武当蜜桔先后获“农业部优质产品”、“湖北省优质产品”、“湖北十大名果”、“中华名果”等荣誉称号。 2010年0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武当蜜桔”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3年经中国农产品品牌研究中心评估,“...
丹江口鳡鱼,湖北省丹江口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丹江口鳡鱼,指生产于丹江口市丹江口水库独立水生态区域中的鳡鱼品种,该鱼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营养价值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泥腥味等特点。 2011年11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丹江口鳡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江口鳡鱼产地范围为湖北省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六里坪镇、均县镇、习家店镇、蒿坪镇...
潜江油纸扇是用竹、木、纸、麻、油等材料制成的民间手工扇,是潜江地区风行百年的纳凉之物。其造型简单,美观大方,且价格低廉,经久耐用,不怕日晒雨淋,韧性很强,轻巧风大,属精致实用的纯手工艺产品。 潜江人把油纸扇作为“送端阳”的重要礼物,这种生活习俗从旧时延续至今。流行的核心区域在潜江市龙湾镇和熊口镇,流布区域为周边的张金镇、老新镇、徐李镇、渔洋镇、竹根滩镇等地。...
潜江木雕,湖北省潜江市传统美术,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潜江木雕的文化根基可追溯自战国时代楚国潜江境内章华台宫苑群木构建筑。新中国成立后,潜江木雕随社会经济生活的变革,大体经历了“17年的旺盛期”“10年的消退期”“20年恢复发展期”,进入21世纪后,随着传统的建筑木雕被现代建筑材料与工艺所取代,潜江木雕已濒临绝境。 2009年5月27日,潜江木雕经...
潜江传统竹器制作技艺是潜江民间利用竹材编制生活、生产用具以及工艺品的综合性手工技术,是千百年来当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创造生活的艺术结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潜江传统竹器制作技艺的源头尚无法确考,但据潜江竹编技艺人黄其兰提供的《黄氏族谱》记载,其先祖黄义安于明洪武三十四年(1402年)便开始从事手工竹器制...
“三月螺蛳四月蚌”,这是潜江的民谚,意为三四月正是潜江盛产螺蛳蚌的好时节。江汉平原人吃螺蛳不像外地人那样将其囫囵地炒个半熟不熟,滋滋地吮吸入口,而是先把螺蛳用开清水“濯”过,再用断了半截的纺花锭子或者是一根竹签剔出螺蛳肉,按天(门〕潜(江〕沔(阳〕“三蒸”之一的方法食用。新近又有一种食用方法,即有蚌、腊肉、豆渣粑的所谓“三味火锅”,出人意外地在全市各餐馆遍地...
潜半夏,湖北省潜江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潜江市是潜半夏道地产区,地处北纬30°附近,气候温润,汉水与长江冲积形成的泥沙土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湿润肥沃、透气性好,为潜半夏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2]潜半夏属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科,折睥生有毒草本,地下有小块茎。掌状复叶具三小叶,叶柄基部有上瘤状突起,即珠芽。初夏开花,肉穗序外有黄绿色佛焰苞。...
潜江龙虾,湖北省潜江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潜江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暖、夏炎、冬寒,气候适宜,素以“水乡园林“著称。龙虾20世纪50年代开始传入潜江。全年有效积温5125℃,年平均温度16.1℃,适宜龙虾生长。潜江龙虾尾肥体壮,鳃丝洁白,无异味,腹部清洁透明;两只前螯粗大,色泽明亮,外壳一般呈淡青色或淡红色,性成熟个体呈红褐色,无附...